第71节(2 / 2)

荣锦路 漫漫行 4270 字 2天前

随后,也不管暗彦明不明白,也不再说下去,而是对着安排好事宜,走过来的吴琼道:“辛苦了。”

“公子客气了。”吴琼回道:“公子,一应事宜都已准备妥当,只是不知这发粮的地方定在哪里?还有,现下天色也不早了,定然到不了附近的馆驿了,不知今日宿在哪里?还请公子示下,良器也好早做准备。”

“叫村正过来。”沈皎没有回答,而是吩咐道。

待村正上前,沈皎问道:“村正可知这附近的村子一共几家,哪个村子在中间,离周围的村子比较近?”

“回公子,这也是巧了,我们附近一共三个村子,数我们柳树村在三个村子的正中间,也是最大的一个。”村正赶紧回道。

“那今日便下榻柳树村吧。”沈皎对着吴琼吩咐完,然后又对着村正道:“一会儿你带着一些村民去旁边的两个村子去,告诉他们我会在柳树村发粮,让他们来领,男女分开,每人一升,孩童半升。”

“公子真是大好人啊,公子的大恩大德我们没齿难忘……”村正跪下,激动地说着。

沈皎叹了口气,让人扶起村正。

“好了,现在去柳树村吧。”沈皎上车。

随后,在村民的领路下,一行人往柳树村而去。

第148章 粮商

章县县城的城门前,一队由七八十人左右护卫的车队从城外驶来, 颇为引人注目。

守门的士兵看到前来的车队对着身旁的一块儿的士兵道:“呦, 这个天儿居然还有人往章县里面跑, 估计又是不知道章县情况的。”说话的是一个年纪大些的兵士。

说完后,其身旁的一个差不多年纪的, 立时赞同道:“咱这章县又不是以前, 现在来咱这的,也就只有那些不知道章县情况的, 等他们打听清楚章县的事情后, 肯定会立时就走的。”章县可不是之前那个繁华的漕运要塞,往来的商队络绎不绝, 就依照现在章县的这个灾情,里面遍地都是灾民, 饿死者太多,连买粮食的钱都不够, 哪里还能有钱买其他的东西。

“石大哥,虽然咱们章县是灾城,可正是如此,这卖粮食不才有利可图吗?这群商人,说不定就是一群看准了章县的灾情,来卖粮食的粮商, 想大发一笔呢?”一位年轻的军士不明所以, 问着刚刚说话的人。在他看来, 章县正是因为是灾城, 才有利可图不是?现在章县的粮食已经高的离谱了,别说是那些贫苦的百姓,便是一些家底不丰厚的乡下的乡绅都负担不起这个价格了。

“小弟不懂事,还要劳烦石大哥和黄大哥提点小弟一下,小弟感激不尽。”年轻人发现自己话落后,旁边刚刚说话的两人嗤笑了一声,眼中露出嘲意,便知道自己的话不对了,这其中有不少的关窍,立时求教道。他不想自己还以后踩着什么地方,要了自己的命。

“看在你小子还算不错的份上,今天你石大哥就提醒提醒你,免得你日后丢了小名都不知道。”那个叫姓石的人对着年轻的军士说道:“现在还在卖粮食的粮铺的东家是谁,你知道吗?”

“知道,苗家粮铺吗?”年轻人立时答道:“现在满章县也只有苗家一家粮铺在卖粮食了,其余的粮铺都关门了,所以这粮价才这么高吗?”这点,全章县的人都知道。

“可你知道这苗家为什么能经营下去吗?”

“还能为什么,不就是因为其在这灾年有粮食,而其余的粮铺没有粮食吗?还能为什么?”年轻的士兵对这个问题有些不明所以。这个时候,粮食价格这么高,谁要是手里有多得吃不完的粮食还不都该拿出来卖,趁机大发一笔吗?反正要是他手中有粮食,一定会拿出来卖的。不过这样的事,也只是想一想而已,他们这些守城门的士兵虽然位卑,但终究也是有军籍的,由朝廷供给粮食,他们的供粮不是有县衙发的,而是由兵部发给地方提督,在发给他们,中间不经过县衙,所以他们还有粮食,便是靠着他们这点俸粮,家中才不至于饿死。但手中多余的粮食也是没有的,不然他真的想要趁机发一笔财的。

“你当真以为章县的那些个乡绅员外的粮铺中没有粮食?”姓石的士兵压低声音道:“这才离水灾过去不到两个月,河口决堤的地方也多是在周边的乡镇,咱们县城随也被淹了,但也不至于所有富户家中的存粮都被冲走了。”相反,那些富户有专门巨大的储存粮食的地方,损失并不大,反而是那些平常百姓家中没有好的储量地方的人家,家中的粮食损失巨大。

“所以,那些粮商手中肯定有存粮。”年轻的士兵听到后,得出结论,但随后又不明白的问道:“既然他们手中有粮,怎么不拿出来卖?”

“说你傻你真的傻。”石姓的士兵嗤笑道:“你知道那姓苗家商铺的东家是什么背景吗?”

石姓士兵看着旁边的人不知所以的样子,低声道:“那位可是咱们县太爷的小舅子,不然为什么咱们县城只有姓苗的一家粮铺卖粮。还有,咱们县城一开始受灾时,不是没有粮商来咱们这卖粮,可是最后呢?不都是全都离开了。”每一个受灾的城市,都是那些粮商最喜欢光顾的地方,但是也不是每一个地方那些新来的粮商都能生存下来,章县又只是县城,来得也都是一些小粮商,没有什么大的背景,再说这民不与官斗,商人更是如此。

“所以,这也是我和你黄大哥之前为什么说,等他们知道咱们章县的情况后,就会走得。这情况可不只是指咱们章县受灾的事,也是只咱们章县这粮商问题牵扯上的官场上的事。”石姓的士兵看着年轻人还是不太明白,所以压低声音,靠近其耳边将事情挑明道。

“好了,那队人快来了,别聊了,有的忙了。”黄姓的士兵看着到了眼前的车队,对着身旁的人道。

黄姓的士兵话落后,石姓士兵和身旁的年轻人赶紧分开站好。

“请出示你们的路引。”黄姓的士兵在车队走来后,看到前方一辆马车拉车用的双匹高头大马,态度比之前恭敬很多。不说别得,单是那两匹马,虽然他相马的本事不佳,但是他那两匹马实在是太显眼了,只要是稍微了解马的人,都知道这两匹马珍贵得很,至于到底价值几何,他就不清楚了。更重要的是,拉马车用的是双匹马,在大齐,只有官员和权贵子弟才能用双匹马,而且这些护卫穿戴相同,气势非凡,也不是平常人家可以培养的。

所以,无论从哪一个方面,都足以说明,眼前的这队人马都不是他们之前以为的普通商人,而且身份非比寻常。

“给。”前方的吴琼将事先准备好的路引从袖中拿出。

“请。”黄姓士兵看过路引,将其归还。

待一行人远去,旁边的石姓士兵和年轻的士兵才走了过来,好奇地问道:“这架势看着可不像是商人,到底是什么人啊?”

“不知道。”黄姓士兵摇了摇头。

“你不是看了路引了吗?”

“路引上只写了是从京城来的,其余的就不清楚了。路引又不是身份文牒,将身份写得一清二楚的。”他们这里又不是关卡,只是一个县城,只有查看路引的权利,没有查看身份文牒的权利。

“要是再遇到,恭敬些。京城那个地方,权贵多得到处都是,随便一个在京中不起眼的官员,来到咱这,说不定都比县太爷还大,小心些总无过错。”黄姓士兵对着身旁的两人好心劝道。

见两人都慎重地点了点头,黄姓士兵才放下心来。

而被他们讨论的沈皎一行人,自进门后,便在随行的柳树村村正的指路下,一路朝着苗家粮铺而去。

等他们到时,苗家粮铺前围满了不少人,但多是出于观望的状态,真正买的没有几人。旁边的管事看着围着粮铺的人不买,很是不满,喝令让不买的人赶紧离开。

“多少钱一斗?”沈皎对身旁的暗彦问道。

“一……千文。”暗彦看着粮铺旁边的告示,有些不敢置信地将告示上的字读了出来。

第149章 天价

一千文是什么概念,在大齐, 一千文便是一贯钱, 而一个三品大员的俸禄也不过是一月四百贯钱, 当然这是不包括其余的一些茶水费等其余费用的结果,所以这斗米千文的价格可谓是米珠薪桂了。

沈皎听到这个价格, 眼中露出寒意。她记得《贞观政要》中记载, 贞观三年,斗米三钱, 《通典·食货志》中记载开皇十三年, 斗米五钱,便是唐朝大中年间, 斗米也不过是五十钱。而斗米千文,这样的价格只有在战乱的年代才能出现, 比如前陈末年,那个时候群雄割据, 粮食才一度被吵到了斗米一千二百文的价格,不过那个时候,是战乱,粮食紧缺,物价奇高是正常的。可是现在呢,正值太平盛世, 以前大齐每年不是没有遇到过旱灾和水灾, 但物价最高也不过是二百钱一斗, 比之平时的米价亦是贵得离谱, 可现在的这个价格却是连她都没有接受的。

“彦先生,我若是没有记错的话,京城的粮价应是斗米七钱吧。”沈皎皱眉问道。

“回郡主,京城的粮价普遍偏高,粮价多是在五钱到七钱左右,但周围各县城的粮价差不多是斗米三钱,这在历朝历代算得上是十分低价的了。”粮食价格越低,说明百姓手中的存粮越多,也许在其余的方便不好,但粮食价格低,最起码百姓能吃饱,如此,也算是上是太平盛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