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com 第四十七章去婆家再提子嗣(1 / 2)

在河之浒 阿农 1355 字 26天前

那章笙家乡便是新yan府上澧县里的一个小村庄,只离化仓乡不远,家家户户种田为生,皆是朴实的庄稼人家。他老父是村里唯一一个读过书的举人,后来也做过国子监,只是没几年便一病不起,只留下孤儿寡母俩个,还好家里还有地,不至饿si。靠着一亩梁田吃饭,母亲缝补衣裳贴补家用,只是他又要读书科考,为着书资路费一大笔花销,实在举步维艰,然老母却立志要供他读书成才,靠着一双手,节衣缩食,才熬过来了。那章笙也争气聪敏,真个走上仕途成栋梁之才。

都说富贵不忘哺r之恩,那以后章笙止要将家乡的老母亲接过来一起,奈何他老母坚意不从。原来这妇人只认为章笙高攀那御史府,门不当户不对便是入赘了,心里只恨恨的,又劝不动他,自个儿伤气伤身,眼不见g净。章笙无法,就给她在家乡修缮了房屋,置买了两个丫头服侍,算了了孝心。

那青娘自与他成亲只还没有见过婆婆,夜里上上下下一颗心便止不住要准备明日婆媳间相会的礼节。章笙瞧她独自在那儿折腾着,就道:“咱娘也还没见过你呢,你明儿像样装扮一番,给她瞧瞧!”

青娘就又问起他的家乡,章笙大致跟她讲一遍,又说:“正所谓嫁j随j嫁狗随狗,你不嫁我便罢,既嫁了,便不能嫌弃起来,只给你打一个预防针,免得你以后撒气。”

那青娘就嗔他一口,道:不是草窝狗窝,能住得人,有甚麽好撒气的。”自此两人相叠一觉睡到天亮。

有道是:富贵不归故里,如锦衣夜行。章笙如今还高升了,此一次回乡,便要多带几箱东西才过的眼去。一路颠簸摇晃,那小村庄离着瑶水县四五十里地,青娘一个久居深闺的妇人如何挨得过劳累,坐在马车里便呕吐不住,小脸煞白,章笙就坐在旁边服侍喂水,又安慰一遍,心里也是过意不去。颠颠倒到一整天,幸好车夫娴熟认路,天没黑就到了。

章笙站在地上将青娘接出来,那青娘吐得晕头转向,甫一走出来,浑身脱力得便倒在章笙怀里。艰难地抬着头,只看到眼前周边具是一片绿澄澄的田野,身后是一间茅屋,瓦砾搭顶,面积挺阔,这简直b不上县里的居住,倒也看出是这村子里顶好的了。四边围着院子,再看还有小j小鹅在扑棱。

这时,一圆胖的妇人走出院子,将他们引进家门,那青娘瞧着眼前的妇人手脚麻利地替他们拿行李,只忙不迭地躬身福礼,老妇人将她一番细细打量,觉得自家这位儿媳,美貌有余,活泼不足,纤弱有余,而t质不足,腰如弱柳扶风,金莲一步小弓弓,一副不食人间烟火的模样,哪里像是他们这边的人家,心里只一个劲打鼓。这厢青娘哪里知道这许多,只一心一意要给婆婆留个好印象,只穿了一条枚红se绸丝长绉裙,外面套一件翡翠花纹金b甲,模样清丽脱俗,分外养眼。

客套着就入了堂屋里,两个小丫鬟给他们送来茶水,章笙甫一走进,就两腿跪在地面,给老母磕了三个头,道:“儿子不孝,如今发达了未能时时侍奉在您身边给您养老,待这次回去便一起过生活罢。”

这老妇人只姓个古月胡,如今久寡,便是称呼胡氏,只听她道:“我儿荀清孝顺,你同儿媳妇日子过得好了,也就无需愁他,咱老人家哪里再去折腾,况乡里人家待不牢城里的。”那章笙又劝了几遍才放下。

又拉着青娘去给胡氏端茶磕头,那胡氏接过喝了,然后道:“我儿讨了个好老婆,你这一个模样标志的人才,天上地下只少有,咱荀清苦寒人家配你这高门可是高攀哩。”

青娘道:“婆婆,说甚麽高攀的话,世人夫妻也有门当户对的,怎后来也同床异心,而恰是那些开始不被看好的,却能同甘共苦到底,可见不能单凭世俗论证,也要看二人的缘分。”

胡氏听她说得在行,心里有些舒坦,拉着她的手问她:“儿媳妇有喜了没,你合荀清做了恁久的夫妻想来肚里也该有了吧。”这也不好奇她问,那章笙是家里独苗,他老母如今只把这一件国家大事放在心上,想着入土前能看一眼亲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