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八章 魄力的差距(2 / 2)

三国第一强兵 鲈州鱼 1930 字 1个月前

公孙度满脸苦笑,摇头不迭:“以小见大,青州事不是个例。这两年我仔细研究分析过王鹏举的发迹时,总觉得他的魄力之强,仿佛天授神通一般,不论是什么事,他总是能在第一时间找到最正确的方向。”

他抬手向四周的田野中指指,感慨万千道:“子强,这一路你也看到了,无论是屯田,还是海贸,他做的都比咱们晚,但都比咱们彻底,没有小心翼翼的试探,只要验证了技术上可行,他就会全力以赴的推动事情前进!”

说到这里,他稍做停顿,似乎是在措词,然后一字一句说道:“青州之兴,并非侥幸,就算他施行的不是现在这套新政,但只要他确定的大方向没错,就凭他整合资源,踏踏实实推动各项事务建设、发展的魄力和手腕,能有今天这等基业,就是理所应当的。”

柳毅默然,虽然不情愿,但对公孙度这番话,他也是打心底里认可的。

除了夺取青州等军事上的行动之外,海贸,王羽这几年一口气在青州建立了大大小小的几十个港口。

其中规模较大的,与漂榆津差不多的就有位于青州的利津,东莱,以及胶县、崂山四大港口,再加上位于徐州朐县外海的郁州山。从漂榆津的见闻之中,完全可以想象出,青州的海贸到底有多大的交易量,能带来多么可观的财富。

除了海贸,还有屯田。

幽州、辽东这些地方都是地广人稀,只怕没人种地,绝对不用担心土地不够用。但问题是,从幽州开始,气候就变得相当寒冷了,这一点对于种植尤为不利,开垦和耕种的时间都要比中原晚很多。

寒冷的天气不能彻底断绝室外劳动的可能姓,让农人们束手无策的是那些硬的和坚冰一样的冻土。这可不是凭借勇气和力气就能解决的难题,如果在寒冷的天气中,一名农夫一天都开垦不了半亩地,那光是他补充体力的消耗,就足以让他这一年血本无归了。

在辽东,三月份就可以开始张罗春耕了,四月正是农活方兴未艾之时。幽州的气候虽比辽东温暖一些,但其实也有限得很,不到冻雪彻底开化,翻土的工作是肯定无法进行的。

但从目前所见,从漂榆津到蓟县这一路上的田地,熟地的耕作都已经基本结束了,连播种都进行了一大半。很显然,这里的春耕开始的要比辽东早上至少一个月!

答案也不难寻找,熟地的耕种虽然基本结束,但还有人在开垦荒地。公孙度和柳毅一眼就看到了幽州屯田民众所使用的新式农具。

最显眼的就是那种要数头牛、马拉动的大犁,只要将犁头往地里一插,一个人驱赶牛马,一个人在后面盯着,就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开垦好大一块土地出来。

除了这种夸张的大犁之外,还有各种各样小一号的犁头,统一的特点就是都是精铁所制,看那浑身亮闪闪的样子,八成都是新制造出来不久的。

这些新式农具给公孙度带来的震憾,不在漂榆津的见闻之下。那些农具的构思精巧,造型独特还在其次,辽东也有很多高明工匠,想发明或是仿制都不难,真正让他震惊的是,王羽居然舍得用这么多精铁来打造农具!

铁,可是很重要的战略物资。特别是在乱世之中,诸侯们恨不得把所有农具都熔炼了,哪怕多打造一副铠甲,一柄战刀,也会对争霸大业有着相当的促进作用。

这说法一点都不夸张,事实上,中原很多地方都和辽东、幽州一样,农人们用着全木制作的农具,或者只有在犁头上能见到点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木制农具的开垦效率,自然比不上这种恨不得全身都用精铁打造,农时可务农,战时可以直接拿来砸人的利器。

这样的花费当然是巨大的,但提升的效率也是显而易见的。

边疆的土地虽然耕作艰难,但长年受雪水滋润,肥沃程度甚至比黄河流域还高,只是气候所限,没办法利用起来而已。照幽州目前的态势进行下去,屯田要不了两三年,幽州就能完全自给自足,再过些年,这里会变成北疆的粮仓都未可知。

正是看到了这些,公孙度才这般慨叹,觉得自己的魄力和王羽差了不止一筹,这一次输的不冤。

“主公,那这一次……”看着公孙度百感交集的神情,柳毅艰涩开口,想问问主公的真实打算,但话到嘴边,却怎么都说不出,一口气憋在心里,要多难受就有多难受。

“见机行事吧。”公孙度重重叹了口气:“古人说: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只是不知,本将此番,是否有这样的机会……想那王鹏举少年得志,威风惯了,只要放低姿态,哪怕放弃辽东基业,本将也未必没有卷土重来的机会……所以,此番去蓟县,要点就是一个字:忍……”

“百忍成金,无论他如何桀骜,如何强势,我只忍他一时,退上一步即是……今曰忍了、退了,未尝不是将来卷土重来的契机呢。”说到最后,声音已是微不可闻。

柳毅轻轻点头,知道阳仪这次八成会被丢出去当替罪羊了,虽然两人一向不对付,但知道主公做出了这样的决定之后,他心里的感觉同样不好受,只是分不清是出于兔死狐悲,还是对未来的不确定。(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