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2 / 2)

1908大军阀 闽南愚客 4851 字 18天前

吴绍霆发出了一阵冷笑,站在他身后的任宗元等人则不住的摇头叹息,他们总算认识到什么是“执迷不悟”,什么是“疯子”!

深深吸了一口气,吴绍霆长叹的说道:“我算是明白了,不仅仅是一个极端的卫道士,还是一个神志不清的狂徒,你做事从来都不用理智去思考,只凭着一股所谓的信仰和决心。今天蒲干事的一番话让我颇有感触,你口口声声的称颂民主、共和,可是你真的知道什么是民主、什么是共和吗?你把中国国民不不情愿的事情强加在他们身上,回过头来还道貌岸然的说是为了人民、为了国家,简直是可笑之极。”

熊希龄轻蔑的反驳道:“你以为你用一些花言巧语的新闻报道,就能掩盖你独裁的行为吗?国民都在你的蛊惑之中,但是我相信他们迟早会看穿你的嘴脸。今时今日他们在你的统治下可以误解我,可以唾骂我,甚至可以要我的命,但我绝不会怪他们。等到黎明百姓知道共和的真谛、民主的真义时,他们会把积累的仇恨全部爆发出来!向你!”

吴绍霆冷冷的说道:“如果黎明百姓都不知道何为民主,那么民主还有什么意义?”

熊希龄哼了一声,怒道:“这些都是你的片面之词。”

吴绍霆讥讽的笑了起来,他算是真正看明白熊希龄了,对方真的已经越陷越深,如果用“疯子”来解释或许还能挽回其几分名声。缓缓的摇了摇头,他脸色突然一变,显得冷酷而无情,说道:“我知道你不会死心,我也不指望能说服你什么。你现在一定还在指望着洋人能够推翻我的统治,然后再东山再起。不过我现在就告诉你,别说我不会让协约国欺负我们中国一分一毫,即便到时候协约国逼走了我,你们庆元会议也休想死灰复燃。我现在不杀你,但是会让你身败名裂,从此往后休想再出去见人,更别说重新返回政治舞台。你最不想看到的东西,我偏偏让你活着亲眼目睹!”

尽管吴绍霆没有把话说得太过明显,但是在场的所有人都知道这番话的涵义,尤其是最后一句话。熊希龄是极端的民主人士,因此对于他而言最不想看到的当然是独裁统治的出现。现在吴绍霆故意把话放出来,就是要从熊希龄的本质上进行打击,同时也预示着其接下来会采取什么样的行动。

“你等着吧,总有一天你会知道后果的,就像袁世凯一样,众叛亲离、不得善终。你囚禁了我熊希龄一个人不要紧,除非你能把千千万万信仰民主的斗士都囚禁,否则还会有人继续反对,而且还会愈演愈烈!”熊希龄冲着铁门外大吼道。

吴绍霆冷冷的笑了笑,不再理会熊希龄,转身沿着走廊离开了。

任宗元等人看着熊希龄疯疯癫癫的样子,都不自觉的摇了摇头,唏嘘不已。

“他真的疯了!”

“他错就错在根本不是在跟强权斗争,而是在跟这个时代斗争!”

“罢了罢了,莫说太多,咱们走吧!”

——————————

两天之后,关于国民大会的报道沸沸扬扬,引起市井小民们关注的还是熊希龄叛国遭到揭露的事件。大街小巷热议不断,谁都没有想到继唐绍仪之后又出现了一个熊希龄,甚至据报道所言连唐绍仪泄密事件都是熊希龄幕后指使。全国上下为之震动不已,上至老人下至少年,连一些刚刚上学的小孩们也深受影响,纷纷痛骂熊希龄。

湖南名士联名上书省府民政公署,要求除去熊希龄湖南籍贯。凤凰县县政府暗中指使村镇上的青壮,把熊希龄当年考中进士兴建的牌坊给砸了。不仅如此,昔日以熊希龄为容的亲朋好友,此时也急忙站出来声明跟熊希龄断绝关系。就连昔日的恩师、学生、同窗,即便在心里都感到惋惜,但也不得不低调处理与熊希龄的关系。

只两天的时间,报纸与新闻通电的消息飞速传递大江南北,除了一些偏远荒野地区交通不便之外,整个中国都知道熊希龄的罪行。一传十十传百,在传播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添油加醋,舆论彷佛失去了控制,所有最恶毒、最愤怒的骂声全部围绕着“熊希龄”三个字。

二月四日,获释之后的唐绍仪在《民国时报》发表了一篇亲笔撰写的文章,陈述关于中德盟约泄密事件的“真实内幕”。他洋洋洒洒的写了数千字,把整个事件的过程做了详细的描述,包括事先与熊希龄的谈话,受熊希龄的蛊惑捏造《中德盟约》副本,为了使文章显得更加真实,连谈话时的语气、态度、举手投足都做了描述。

文章一经刊登,把整个熊希龄事件推向了一个高潮。全国人民开始深信两件事,其一是《中德盟约》仅仅是一份商业合作条约,并不是协约国列强强调的军事同盟,其二则是熊希龄是中国陷入国际困境的罪魁祸首。

从这天开始,全国各地的抗议声音再次攀升了一个高度,中国人已经不再是声讨卖国贼,同时也把多余的愤怒转嫁到协约国身上。激动的人们在痛骂熊希龄之余,同样要痛骂协约国列强不分青红皂白,一味栽赃中国,企图借故扩大更多的在华利益。

南京城使馆区外的抗议活动原本在国民大会召开的当天中止,这些狂热的爱国人群更关注第一届国民大会对中国的改变。不过在看过唐绍仪的文章之后,再加上一些情绪激动的演说诱导,披露洋人故意使坏,意图吞并外蒙、西藏和青岛,于是稍微停顿的抗议活动再次爆发出来,而这次要比之前的规模更加壮大,更多的市民加入了抗议阵营。

青年学生们重新搭建起舞台,拿着喇叭高声喊着口号,反对列强侵蚀中国。

卷七:大中华民国 第853章,五天时间

围观的人群纷纷响应,跟着一起高呼口号。人浪几乎把整个使馆区外围街道全部堵塞了,无论什么人想要进出使馆区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抗议的口号从之前集中在“反日”上,渐渐扩散到反“协约国”,一些激动的人群甚至直接跑进了使馆区,唯独在英国、法国、俄国公使馆门口,高举着旗帜标语冲着里面怒吼。

负责使馆区治安的中国宪兵不得不紧急冲动,在几个受围堵的使馆前面设置警戒线,而这些使馆的警卫队也紧张不已,携带武器站在大院大门后面,谨防激动的人群会发起对使馆的冲击。不过好在真正围堵到使馆门口的人并不算多,几个使馆平均分摊一下人头则显得更少了,大部分人还是年轻气盛的学生,可正是因为是学生,好歹还是保留道义理性。

为此,不仅协约各国的公使频频联络总统府,要求中方立刻遣散示威抗议的人群,就连其他受到波及的使馆也通过各种方式诉苦。不过南京总统府却以目前正在召开国民大会为理由,不宜节外生枝和抽调军警力量来维持使馆秩序。吴绍霆的外务副官顾维钧还专程复电英、日公使,声称在使馆区抗议示威的人群处于中国领土上,这是人权自由,政府没有理由干涉他们的行为。

得到这样的回复,协约国公使除了生一肚子闷气,再没有其他办法应对,只好忍受着这些野蛮的人群在使馆外大呼小叫。

在这过去的几天时间,尽管吴绍霆没有去参加国民大会接下来的几场会议,但他并非无事可做。除了大肆制造舆论气氛,抨击熊希龄等人的罪行,营造中华民国正在受列强欺负,他还连续与德国公使馆辛慈、美国公使赖因施进行了多次会面。

前者的会议自然是暗中进行,主要是催问德国是否支持中国正面参加欧洲大战。

之前德国公使辛慈与德国本土的军事委员会都认为中国是贫穷的弱国,国家实力还不如奥斯曼土耳其,因此一直不曾看好,中国能在亚洲牵制协约国殖民地和日本已经是非常不错了。但是经过青岛战争,以及吴绍霆亲自向辛慈公使做出的分析,再加上欧洲局势渐显僵持,德国理所当然会对此加以重视。

不过辛慈公使依旧保持之前的态度,无论如何不能做亏本的买卖,再者之前德国对中国的援助已经不算少,没必要急着再进行第二轮经济支援。在这几次会面当中,他一直大放厥词,表示只要中国出兵,德国绝对会遵守约定施以援手,为此还可以签订一份新的条约,但归根结底没有透露“施以援手”的具体细节。

经过这几次会面,吴绍霆总算可以确定辛慈公使的态度,在中国参加世界大战之前是不可能得到德国经济援助,即便在宣布参战之后的一段时间也未必会得到承诺的“支持”,一切还要看进展是否顺利。他并不在乎这些,等到中国军队收复西藏、外蒙,兵临南亚和沙俄边境时,差不多正是德军发动反击时,德国肯定想趁着一鼓作气彻底掌握战局,到时候中国军队在后方的动作就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在谈不拢不要紧,等到关键时再谈情况自然就大有不同。

更何况,在前期时他还要集中力量应付日本人!

正因为与德国公使的谈话并不能得偿所愿,所以吴绍霆又主动开始与美国公使赖因施接触。由于之间中国向美国订购了一大批军火订单,给赖因施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即便中国目前身处于协约国和同盟国之间尴尬的境地,赖因施对华政策仍然没有太大的变化。

对于美国而言,他们现在最大的商机不仅仅局限于军火贸易,更重要的是国际投机。欧洲大战的战火能促进美国多方面经济的发展,同时还能借购买国家战争债券、投资战争必需品的企业来获得更长远的利益。美国对欧洲的态度同样可以运用在亚洲,之前青岛战争是一个转折点,让很多美国财阀看出亚洲潜在市场所在。

假使亚洲爆发如同欧洲那般大规模的战争,那就能给美国带来双倍的收入。

但是关于亚洲战争爆发的前提,那就是美国必须把资本运用在合适的对象身上,不至于投资失败。青岛战争前后进行了三天时间,中国军队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战斗力,全歼了第十八师团和日本第二舰队,这早已成为震惊西方国家最大的话题,也让投机者认识到中国与日本之间差距的缩减。

吴绍霆一早就看穿美国政府的态度,于是在跟赖因施接触时,先由商品战斗机为切入点,随后很快转入到正题上。他将中国目前面临的国际困境分析了一遍,认为即便英法俄三国可以得过且过、认同中德盟约伪造之说,但是日本绝不会善罢甘休,而碍于协约国之间的军事同盟协定,最终英法俄三国会站在日本的立场,中日之间的一场决战是不可避免的。

面对吴绍霆如此清晰并且直接的态度,赖因施反而有些错不及时,在他一贯的外交经历上,早就认为中国x政府是一个软弱怕事的政府,却没想到眼前这位年轻的领袖竟有如此强硬的对外政策。而这立刻就引起他敏感的市场嗅觉,有战争就有发财的机会,而有吴绍霆执政中华民国,自然就有强硬的国际冲突。

在第三次会面时,赖因施因为与公使馆的所有参赞进行会商,决定促使中国继续与协约国发生冲突,当然在这份冲突当中侧重点不是英法俄三国,仅仅是日本一国而已。

“对于英国公使毫无根据的指责,我表示遗憾,出于国际公义,我们美利坚应该表示对贵国政府的同情。如果吴阁下愿意,我很乐意出面为此事调停,最起码也应该能够要求英国公使给予公正严谨的对待。”赖因施冠冕堂皇的说道,今天已经是第三次会面,而在前面两次会面上,中美双方已经开始谈论军火合作方案和短期国家债券发行问题,所以他相信即便自己说出调停的意愿,吴绍霆也绝不会在这件事上有心思。

“我对您的好意表示感谢,不过据说日本政府已经决定在四个月之内完成在朝鲜的扩兵,同时向朝鲜增派两个师团以上的驻军。从一点完全可以开出,就算没有中德盟约泄密事件,日本也早晚要挑起另外一场战争。您在这个时候出面调停,只怕最多是起到拖延的作用罢了。”吴绍霆心里很清楚赖因施说的是客套的话,他没兴趣跟对方绕弯子,于是直接点破了这一层。

“哦,哦,说到朝鲜方面,最近我从美国驻日使馆打听到一些小道消息,正如吴执政您所说的一样,日本国内对青岛战争失败的情绪非常激烈,一批老派军阀根本无法容忍这场失败,他们都在鼓吹大陆威胁论,认为应该尽快挽回青岛战争失败的颜面。唉,我对此表示很担心。”赖因施叹了一口气,故作忧虑的说道。

吴绍霆看着赖因施的样子,心里好笑:只怕你还巴不得日本立刻发动战争吧!

虽然心里这么想,但是他在脸上仍然保持着凝重之色,顺着赖因施的语气说道:“日本国内的情况我也有所听闻,亚洲的局势越来越不明朗了。今日再次前来拜访公使先生,同样还是为了前两天没有谈完的事,希望经过这几天的接触,公使先生心里应该有一个态度了。”

赖因施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随后说道:“关于您想借助我们美国商人的渠道往东亚销售战斗机的事,这件事我可以立刻给您一个确定的答复。对此我们很乐意帮贵国这个忙,甚至不需要向美国本土请示,直接由花旗银行亚洲分部出面便可。至于您所说的短期国债,这件事我个人无法做主,不过请您放心,昨天我已经派专人返回美国洽谈此事。请您见谅,路途遥远可能需要多等一些时日。”

吴绍霆知道这应该是美国政府购买他国国债的正常程序,但是横跨太平洋往来要一两个月的时间,自己可等不了那么久。他沉了沉气,稍微加重了语气说道:“我知道公使先生已经尽力了,但我同时也希望公使先生能够意识到,出售国债对中国目前的重要性。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公使先生能够动用您个人的人际资源,帮忙推销一部分国债,若有必要,我甚至可以做出相应条件的承诺。”

赖因施快速的思考了一下,沉吟的说道:“这……请容我必须再多考虑一下,毕竟这不是一个小数目,而且我也需要了解我是否有这个能力。”

吴绍霆微微一笑,说道:“这是理所当然。”